本报记者 田思雨

“我家的耕地就是比你家少,这么多年,我家吃了多少亏。”
“你怎么这么不讲理,耕地少不少不是你说了算的,咱让支书给评评理。”
前几日,景县王瞳镇封庄村村民苏俊义和邻居又因为耕地的事情吵了起来。原来几年前,村里重新丈量了土地,而苏俊义总是觉得自家耕地被邻居多占了,和邻居闹起了矛盾,自此两家不相往来。
村党支部书记马洪刚及时赶到,在他的耐心劝说下,两家终于松口同意再一次丈量土地,马洪刚叫上几名村干部,拿起量尺直奔地头,丈量结果是谁家耕地都不多,谁家耕地也不少,最终两家握手言和。
“村民之间的矛盾好多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,可是这小事如果解决不好,让村民心中结了疙瘩,将来说不定会酿成大祸。”马洪刚说,今年村里邀请了几位德高望重、明理懂法的老党员组成了调解委员会,哪家兄弟闹矛盾了、哪里邻里吵起来了,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,处理方式合情合理,总是让大家伙心服口服。
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之一。近几年,王瞳镇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,把乡村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,立足本镇实际,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,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。
该镇小高义村安装了法治警示牌,张贴了法治宣传标语,走在村里,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橱窗随处可见,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,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。村里还不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对村民进行法制培训,让群众受到新时代法治文化教育熏陶,老百姓的法治观念显著增强。前不久,封庄村成立了治安巡逻队,队员们每天不定时在村里巡逻,发现哪家有问题、有矛盾即时汇报,以便得到及时处理。面对覆盖率较低、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两大问题,王瞳镇加大创建力度,整合资源,利用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对周边沿线进行视频巡逻,实现一机多用。并结合平安建设、“三创四建”,解决社会治理存在问题,充分发挥好乡综治中心的作用,确保综治中心贴近实战、高效运转、收到实效。
目前,全镇法治乡村创建已全部完成,和谐氛围不断提升,村民“遇事先闹”现象明显变少。如今的王瞳镇乡风和谐淳朴、田园风光迷人,村民们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拧成一股绳,安安心心谋致富。
(责任编辑:丹微) |